平衡法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术_手术项目

平衡法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术

1.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及心功能评价。

2.心脏疾病治疗前后心功能的观察、手术时机的选择和预后判断。

3.室壁瘤的诊断。

4.心室传导异常的诊断。

5.心肌病和心肌炎的辅助诊断及其心功能评价。

  • 就诊科室:心胸外科
  • 手术方式:介入
  • 手术部位:腹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 手术时长:1-2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2周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1000-5000元
治疗疾病:
冠心病

适应症

1.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及心功能评价。

2.心脏疾病治疗前后心功能的观察、手术时机的选择和预后判断。

3.室壁瘤的诊断。

4.心室传导异常的诊断。

5.心肌病和心肌炎的辅助诊断及其心功能评价。

禁忌症

1.心律失常的病人,不适宜此项检查。

2.测定心功能虽准确,但选择此项检查须慎重,因为有创检查,且不能进行运动负荷试验。

术前准备

1.检查前向受检者介绍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合作。

2.应在检查前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备好抢救措施,应备有急救用药。必要时应建立静脉液路。预先制定好一旦发生心脏急性事件时的处理方案如病人的转运及进入冠心病监护病房的通道。

3.检查前1d停服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盐类药物。

手术步骤

(1)显像剂:常用99mTc标记的红细胞,也可采用99mTc标记的DTPA偶联人血清白蛋白(DTPA-HSA)。

(2)静息显像

①静脉注射显像剂后15~20min开始显像。

②连接心电图导联。

③常规采集LAO45°、Ant、LL三个体位影像,必要时加RAO30°位影像。进行LAO45°显像时角度以左右心室影像能最佳分隔为准,左右心室功能只能由LAO45°体位的影像来计算。采集过程约需15~20min。

(3)负荷(运动或药物)显像

①正常人冠状动脉有较强的储备能力。在负荷状态时,病变冠状动脉不能如正常动脉那样的有效扩张,其灌注区的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心肌,这不仅导致局部心肌氧的供需不相匹配,并且破坏了整个室壁收缩和舒张的协调性,其结果是造成整个心功能不如正常人那样增强,有时反而降低特别是局部室壁运动降低。因此可用室壁运动特别是局部室壁运动和心功能对负荷的反应来测定冠状动脉储备能力,早期诊断冠心病。

②先行LAO45°位的静息显像后,在LAO45°位行运动或药物负荷试验,达规定指标时立即采集2min影像,要求患者保持负荷状态至采集完毕。运动或药物试验期间要求患者尽量保持身体不动,以免影响影像质量。

注意事项

1.检查前应注意停用影响心血管状态的药物。

2.负荷试验,特别是运动中,应定时监测血压和心电图。检查时要有心内科医师在场,并备有急救物品。

3.有下列情况应终止试验:患者体力不支或难以忍受,要求停止;出现多发性室性早搏;出现房性心动过速、房颤或出现传导阻滞;心绞痛加剧,S-T段下降明显;或脉压缩小,舒张压明显升高。

4.检查中心电电极应贴稳,待心率稳定后开始图像采集。

5.心律失常的病人,因R-R间期不规则,门控触发不准确,图像叠加容易发生错误,最好选用超声心动图检查。

6.X线左室造影测定心功能虽准确,但为有创,难以多次重复,不易为病人接受,且不能进行运动负荷试验。

7.二维超声心动图虽然临床应用方便,便于重危病人床旁检查及对心律失常病人判断心功能准确,但受操作技术和经验影响较大,心室下后壁超声衰减难以观察,且运动负荷时呼吸及横膈等干扰因素比门控心血池显像多。

8.CT、磁共振造影测定心功能发展虽快,但局限于科研实验阶段,有望今后发挥重要作用。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