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恙虫病
宝宝恙虫病
2024-06-09 19:49:58
恙虫病

恙虫病或称沙虱毒、日本江河热、洪水热、丛林斑疹 伤寒、恙螨传立克次体病,是一种由恙虫立克次体所引起的急性发热性斑疹伤寒样疾病。其临床特征为急起发热,伴有皮疹,其被恙螨幼虫叮咬的原发感染部位经常存在溃疡或焦痂及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

恙虫病病因

恙虫病的基本病理组织变化与斑疹 伤寒所见相似,主要为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以及小血管血栓形成,上述病变可能系由立克次体的毒素所引起。当人们被受感染的恙螨幼虫叮咬后,恙虫立克次体乃由咬伤处直接或经淋巴管进入血循环,引起全身器官病变。

恙虫病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6~18天(平均9-12天)。在此期间在恙螨幼虫叮咬处可出现一无痛的红丘疹,约0.3-1.0cm大小。继之形成水泡,中央部位发生坏死、出血,并形成圆形或椭圆形黑色痂皮,即为焦痂。其周围有红晕。痂皮脱落后形成溃疡。焦痂或溃疡多见于腋窝、腹股沟、会阴部及肛门周围等隐蔽、潮湿且有汗味的部位。焦痂附近的局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焦痂的发生率各地报告不同,国内报告为85—98%,且绝大多数患者仅有一个焦痂。

潜期过后,体温迅速于2~8天内升至39.5℃~40.5℃,偶有畏寒,伴有剧烈头全身疼痛乏力,食欲不振,少数患者有恶心及阵发性腹痛,大便秘结。患者表情淡脉搏相对徐缓,偶有干咳,咯少量粘痰,偶带血丝。

至第一周末,躯干及四肢出现散在的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皮疹罕见于头部及足心。

严重病例皮疹可呈出血性。皮疹一般持续约4~7天,无脱屑但可出现色素沉着。

此时,全身淋巴结肿大,约40%的病例脾脏肿大并有轻压痛,少数患者肝脏也可肿大,或出现轻度黄疸。

病情常予第二周更行加剧,体温持续升高且多呈弛张型。脉搏、呼吸均增快。多数患者眼球结膜充血、畏光,同时尚有 耳鸣、耳聋,患者由淡漠无情转为烦躁不安、谵妄,部分患者尚可出现言语不利、吞咽困难、肌肉震颤,甚至抽搐、昏迷。血压一般下降,收缩压多低于100mmHg。第一心音减弱,并可听到期外收缩及收缩期吹风性杂音。两肺底呼吸音偏低,并可闻湿性罗音。严重病例尚可出现紫绀,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鼻衄、眼底出血及便血等出血性症状。

至第三周病情开始恢复,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心率减慢,血压上升。约经一周症状基本消失,焦痂也趋愈合。

恙虫病并发症

恙虫病常见的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及肺炎等继发性肺部感染,其发生率有时可高达20%。此外少数病例尚可合并心力衰竭及消化道出血。

恙虫病预防

恙虫病的预防主要是消灭鼠类储存宿主及媒介昆虫与加强个人防护。

对疫区的居民或需要进入疫区的人员应进行有关恙虫病防治的卫生宣传教育,使之了解恙虫病的传播途径及其严重性。

结合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捕杀鼠类消灭传染源。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消灭野生啮齿动物,则较为困难。因此加强个人防护仍极为重要。在流行地区应注意不在草地坐卧或宿营。如必需进入草丛地区,最好穿着“五紧衣”,并在领口、袖口、裤腰、与袜子上段及身体的暴露部分涂擦一薄层驱虫剂。宿营地点应慎重挑选,并事先清除焚烧四周之杂草,然后喷洒六六六或敌敌畏等驱虫药物,以消灭传播媒介。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